来源:白求恩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3-02-28
白求恩.儿科中青年医生能力提升计划立项通知
一、项目背景
医学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基石,推动医学发展是对全社会的慈善义举,同时也是减少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患者对医疗工作者都善莫大焉、功在千秋。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用于支持医学科研的资金高达数百亿元,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自然基金这样的纵向课题,同时也包括了大量的由企业发起的横向课题。但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多数都是支持已经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顶层专家,而作为中青年医生而言能获得科研支持的机会却少之又少。
对于中青年医生而言自主科研能力强弱和科研成果文章发表的刊物和数量,则是医生职称晋升的唯一途径,是医生职业生涯的刚性需求。面对中国40万中青年医生,每年约有100亿的科研需求是未被满足。
儿科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有着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性质。目前在儿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中,更注重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而忽略了科研技能的培养,导致儿科中青年医生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出现停滞。
大部分儿科医生对科研技能的培养有着强烈的需求,但由于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的缺乏,在进行科研时感到无从下手。且由于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儿科医生临床科研选题多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儿童多发疾病,缺少对营养治疗和管理的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新生儿的增加,儿童营养和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营养不良儿童免疫系统和其他脏器功能易受影响,易发生感染和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病死率增高。据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76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超过三分之二的早期儿童死亡是由一些通过负担得起的简单干预措施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病症所导致,所有儿童死亡中三分之一以上与营养不良有关。
因此,为鼓励儿科中青年医生投入到儿童临床营养科研领域,提升儿科医生的营养治疗管理理念,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水平,开拓儿科医生科研思路,培养儿科营养管理人才,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拟在全国开展“白求恩儿科中青年医生能力提升计划暨儿童临床营养研究专项资助项目”。
通过设立科研专项课题资助基金,提高儿科医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提升广大儿科领域中青年医生的科研水平。
二、项目概况
白求恩儿科中青年医生能力提升计划暨儿童临床营养研究专项资助项目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
(三) 项目运营单位(会议落实、平台搭建、执行跟进)
将由基金会通过遴选方式确认由医知信医药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四) 课题实施单位范围(课题申报、科研实施)
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独立科研机构或实验室,CRO组织
(五) 专家评审委员会
根据项目需要设置并邀请儿科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
(六) 运营模式
中青年医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通过设立儿童营养医学研究专项项目基金池(首批200万元)。在儿科临床营养领域,公开招募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独立科研机构或实验室,CRO组织的自主科研课题。组织学科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公平、公正筛选优质课题。根据募资情况择优资助选出的课题,并指定专业项目监管团队进行课题全程的合规性监管和科研辅助工作,进而实现真实科研、资金使用合规。要求投标者实际年龄在50岁以下,确实提升中青年医生学术能力的根本诉求。
三、项目说明
(一) 项目基金
儿童营养医学研究专项资助活动基金整体规模为人民币200万元。基金计划支持单中心科研项目10个,多中心科研项目2个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类型、样本量、实施难易程度对申请的课题进行评估,单中心科研项目单项预算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整体预算不得超过100万元。多中心科研项目单项预算不超过50万人民币,整体预算不得超过100万元。
款项可直接或间接用于研究;但是不包括以下间接费用:购买与研究无关的大型设备;研究者个人的教育或培训费用;正在进行的课题的支持资金,而该课题是该机构日常运作中一部分;新的研究课题(非此次申请研究课题)的启动款项,或已有课题的扩展款项;建设款项或奖学金。
资助资金达到200万或课题申报时间达到既定申报截止时间2023年1月31日,将停止资助。若课题招募期内未达到既定资助金额或捐赠企业追加课题资助金额,项目主办单位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可与捐赠企业协商后,延长课题申报时间。
(二) 研究时限
接受资助的研究原则上在获得款项后的一年内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一般允许延期一次,期限不超过一年,但需在原课题计划结束的2个月前提出申请。过期未提交的不准延期,需按时结题。在资助课题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需要变更、终止或调整研究计划的,应当通知主办单位。
(三) 总体流程
1. 招募说明
1.1 申报材料
申请人须认真填写《白求恩中青年医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儿童营养医学研究专项资助活动课题申请表》(以下简称“课题申请表”),以及提供所在医院出具的遴选表。
申请材料中需要申请人提供以下信息:
1.1.1 申请人个人简历
1.1.2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需要包括(但不限于)的要素如下:
A. 研究类型
B. 立题依据
C. 研究内容:包括临床研究、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等
D. 研究设计
a) 研究人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如适用)
b) 研究步骤
c) 研究结果评估,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
E. 统计学方法(包括样本量的详细计算)
F. 预期结果
1.1.3 课题组其他成员信息
1.1.4 预算
1.2 申报时间
项目申请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4年10月31日。
1.3 申报研究方向
经专家委员会研究,项目申请研究方向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儿科相关疾病或儿科疾病造成的患儿营养不良症状的治疗方向,具体待定。
1.4 申报方法
课题申请人需在申报截止日之前将课题申请表发送到项目邮箱(待申请),邮件注明“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青年医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或发至中青年医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管理平台。
平台网址:https://easymedicinesr.com/login.html
1.5 申报终止
申报时间结束后停止申报,或者申报时间虽未结束,但已达到既定资助金额200万上限,将由项目主办单位或运营单位发布公告并停止申报。
2. 课题评审
所有申请将由独立的评审委员会进行科学评审,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支持。
2.1 评审委员会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设立评审专家委员会,并认真遴选及,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共10人,具体人员见附件2:课题评审委员会名单)
评审专家将从上述专家委员中遴选邀请,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发生调整,以最终名单为准。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避免利益冲突,如果评审专家有意申请基金,需向评审委员会提出回避,暂时退出评审流程。
2.2 评审方式
项目办公室在接到申报课题后72小时完成课题形式审核。
课题的形式审核完成后,项目办公室从评审委员会中遴选3~5名与被评审课题专业相关的专家开展技术评审。由项目组将课题指定发送给相关专家评审平台账户。评审专家登录评审平台个人账户,开展评审工作。超过半数以上专家同意资助,方可资助。
2.2.1 评审专家要求
A. 评审专家需与评审课题无利害关系,不能同一医院或审评专家不能是课题申报者的指导老师。
B. 每个课题至少3名相关专业专家参与评审,且评审组专家数量为单数
2.3 评审内容
2.3.1 形式审核:
A. 审核主体:项目办公室。
B. 审核内容:
a) 申请人是否具备申请资格(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独立科研机构或实验室,CRO组织在职人员;实际年龄50周岁及以下。)
b) 申请资助课题的研究方向是否与申报要求研究方向一致(营养不良引起的儿科相关疾病或儿科疾病造成的患儿营养不良症状的治疗)
c) 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文件是否完整,且填写规范
d) 申报课题安排科研进度是否合理,科研时间是否符合规定(1年以内完成),预算是否合理等(不购买大型设备5万元以上;劳务费用不超过总费用30%;申报单位在职人员不拿取劳务费用,购买第三方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符合市场公允价格)。
e) 不合格的申请将不能参加技术评审。
2.3.2 技术审核:
评审委员会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研究方案进行技术评审:
A. 研究的科学意义(具有较强科学价值,前景广阔)
B. 研究立题的创新性
C. 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突出,所选择的关键问题准确)
D. 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总体研究方案设计合理,可行性较强)
E. 项目组人员研究能力(研究团队的科研能力、研究基础、人员组成及实验条件等)
F. 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长也会作为评审考虑的因素之一。
2.4 评审结果公布
评选结果将在基金会网站公示,所有申请人将会收到其课题审批结果的邮件,最终获得基金支持的课题将通过邮件或电话形式确认。
最终解释权归中青年医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所有。
3. 评审标准
3.1 立论依据(15分)
3.1.1 课题研究的意义(5分)
优先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前景
3.1.2 科学性(5分)
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切入点
研究设想:研究目标及主要设计思路
3.1.3 学术思想及创新性(5分)
理论创新:新学说或理论
方法创新:新方法
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或完善
3.2 研究方案(45分)
3.2.1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0分)
A. 范围合适:2-3个内容
B. 重点突出:1个研究重点
C. 关键问题选择准确:1-2个关键问题
3.2.2 技术路线(20分)
A. 设计合理:研究原理清晰,科学性强,样本量合理,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B. 方法可行:成熟可靠,可重复性强,易于掌握
3.2.3 研究方法及手段(10分)
A. 方法先进
B. 技术成熟可靠
C. 有创新
3.2.4 研究的预期目标(5分)
A. 目标明确且可以达到,留有余地
B. 发表的研究论文或申请的技术专利
3.3 研究经费(10分)
3.3.1 合理使用经费(10分)
是否能在经费范围内完成实验目标
3.4 统计分析(30分)
3.4.1 统计分析(30分)
样本量的计算过程;
方案设计中涉及到的随机、盲法;
统计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过程
4. 课题资助
基金会对通过评审且公示期满的课题予以资助。
课题评审通过,签署资助协议后,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向申请人所在机构对公账户拨付50%首款经费;课题中期提交中期报告,经形式审核合格后,支付30%的课题经费;课题结题报告提交,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报告符合课题要求后,支付经费尾款20%。
申请者机构需在每笔经费拨付前15天向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正式票据。
5. 过程监管
项目运营单位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包括按课题协议支付首款到申报单位、启动研究、课题申请人提供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费用明细及支持文件、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支付经费中期款和尾款等,以确保项目高效、合理、合法、合规的推进。
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的形式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科研进度、时间及科研费用结算(含结算证明材料)
项目办公室邀请至少2名专家委员会评审老师对项目结题报告进行技术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科研目标与结果是否一致,科研过程真实性和质量控制情况等。
6. 项目总结
项目结束后编制结题报告。课题结题后产生的科研成果归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和参与单位共同所有,且科研成果仅可用于公益性目的。